“承豪石材的陳博崑陳董是一個勇於嘗試、很願意創新的人,把Showroom變成精品館,把最好的石材秀出來,還會結合很多活動,像是跟國手李智凱的合作。承豪不會把石材就放在那裡、冷冰冰的呈現,而是透過Event創造更多有趣的面相,這也是個探究可能性的過程。”
台灣室內設計專技協會理事長/
呈境設計 袁世賢總監
身為設計師、呈境設計的總監、台灣室內設計專技協會的理事長,袁世賢在多個角色間切換,隨時處於on的狀態,對他來說,工作是生活、生活也是工作,如何調配時間成了他重要的課題,也是他對旗下設計師的諄諄提醒。不過近半年來,因為多接觸台灣山林的關係,他體悟到了新的生活哲學—「二分之一的人生」,進而影響了他的設計思維。袁世賢與呈境的設計進行式,尚在滾動中。
室內設計師的一週生活
平日:
07:00 起床、陪小孩吃早餐、帶他們去上學。
09:00 進公司,參與各式各樣的會議。
19:00 終於回到辦公桌,員工蜂擁而上,遞出各種需要總監過目的圖稿。
22:00 回家聽音樂、看新聞,時常進行台灣室內設計專技協會的視訊會議。
週末:
週六 約莫花費半天的時間待在公司,處理雜務。
週日 完整的家庭日。
室內設計師的工作性質模糊了工作與生活的界線,雖然日常無法明確地開、關機,但也因為如此,而能在工作中品味生活,「每當陪伴客戶尋找家具和藝術品時,我同時也在學習新鮮有趣的事情、感受美的力量,對我來說就是一種放鬆的過程。」袁世賢提到,尤其因為呈境承攬的項目多為飯店旅館及公設大廳的內裝,時常至國、內外飯店旅館考察,因此必須懂得享受工作與生活並行、讓自己完全沈浸在當下那個宜人舒適的環境之中,這種感受力也為設計提供了好點子。
清新舒適的自然宅|呈境設計
轉折,相遇山林
但一場蔓延全球的covid-19疫病將一切全打亂了,沒有人能置身事外,頻繁出差的日常不再,視野更聚焦於國內。回歸的這些日子以來,袁世賢開始往山上野外探索,「第一次發覺原來台灣的山林這麼美!」將翠綠樹林染成橘紅的夕陽,替巍峨山頭蓋上白紗的雲海,如此難得一見的景象讓他感到不太真實,「但我很享受這種從現實抽離的感覺。」
放眼所見是天空、土地、樹木,而蟲鳴、鳥叫、還有樹葉被風吹過的摩挲聲掠過耳邊,沒有一絲人工雜質侵入感官,所有事情回歸到最原初單純的狀態,「當身在其中,看起來無所事事,但其實心靈很富足。」袁世賢笑說,肚子餓時只能自己動手野炊,好像也不會太閒。因此找出一條有趣的路線去探險,成了這半年來袁世賢最著迷的事情,舉凡陽明山小油坑、新竹杉樹林道、苗栗蓬萊林道⋯⋯等等,獨具個性的山林各有引人駐足的魅力。 .將土地元素帶入商業空間|呈境設計
體悟,二分之一的人生哲學
自然純粹所帶來的感動,漸漸影響了袁世賢,他形容樹木雖然看似高大堅硬,但如果靜下心來觀察,樹枝、樹葉隨風搖擺時卻很柔美,因此他試著讓人生齒輪稍稍停下,就算只有半小時也好,也能開啟不同的視野。
「我開始思考二分之一的人生,懂得放掉一些東西,才有機會容納新的事物。」袁世賢待人處事的態度、以及室內設計的邏輯正在改變,他自承過去的設計語彙較為複雜,想訴說大量的訊息,「不過未來的風格希望能回到探索本質,讓感受更單純一些,而非停留在感官的刺激。」具體而言是將設計師的位置再往後退,留點空間給業主,順應著業主的人生狀態可以進行調整,讓業主能加入自己喜歡的東西,相信那就會是當下最好的設計安排。
花蓮煙波太魯閣飯店|一樓大廳|呈境設計
本質,挖掘單一材料的潛力
「當設計回到本質,即是用材料原本的質感去說一件事,而不用複雜多樣的材料去堆疊。」袁世賢以石材為例,雖然常被視為奢華的象徵,以大片天然形成的紋理彰顯人工無法複製的尊貴,不過當石材的光澤度被去除之後,轉換成仿古面或啞光面,並透過重新拼貼變換色澤和圖騰,便能產生出全新的設計語彙,這也是袁世賢一貫想傳達的空間趣味性和可能性。
「石材本質沒有被改變,而是透過設計傳達了更多想法。」因為紋理而使石材本身就像一幅畫、具有藝術價值,因此從美術的觀點切入,要組成大山大水或小家碧玉,皆操之在設計想像。袁世賢所設計的代表作—煙波大飯店,部分即運用了此種手法。
設計師能賦予材質新面貌,材質也能刺激設計師的靈感,因此當袁世賢見到承豪石材將石板一塊塊立起,以精品形式陳列,並把藝廊觀賞動線納入考量,讓他忍不住驚嘆,「好帥、太感動了!這讓我們設計師可以一目瞭然知道石材的優點,進而刺激設計的慾望;老實說,很多設計師看到材料才知道怎麼去運用,這是一個互相的過程。」袁世賢從承豪身上看到更多石材的變化,「承豪認為石材不單純只是石材,也會影響人們的生活風格。」
年度盛會|台灣設計週
當代,合縱連橫的設計思維
為了讓設計師和材料廠商能有更好的互動連結,20年前便成立了台灣室內設計專技協會,並且隨著時代演進,擴大合作,跨領域找尋不同產業別來分享,期望設計師擁有專業知識以外的能力,以管理公司、面對社會的改變。
如今袁世賢接下第11屆的理事長,除了持續辦理關於設計產業等論壇講座之外,更要打造設計週的IP,放大量能、衍生周邊效益,「以前資訊不流通,協會目的在於促進交流;但在扁平化的世代,資訊取得方便,在良性競爭之餘,更重要的是拿出各自的優勢、進行團隊合作,共同創造形象以行銷,將IP強化後,就能觸發更多連結。」袁世賢將打造IP視為協會下一個階段的新挑戰,不容易、但非做不可。
又如高雄亞灣5G AIoT創新園區此一設計建造案,由包含呈境在內以及彡苗空間實驗、博森設計等多組設計團隊組成,龐大且快速的資訊交換、視訊會議的頻繁使用,得以支撐整合來自四面八方的團隊、以產生共識。「設計師必須懂得把設計當成物件去拆解,將自己當成變形蟲一樣。」如何懂得融入合作,也是袁世賢想提醒後進的思考邏輯,單打獨鬥已不是最佳解方。
高雄亞灣創新園區|多間設計公司合作完成
採訪後記
因為出身自旅遊線編輯,對於「工作與生活界線模糊」相當有既視感,回想那四處遊歷、企劃與稿件都爆量的過程,雖然疲累卻也是靈感充沛的時候,如同一塊吸不飽的海綿。而如今與夥伴共同創立工作室,的確也體驗到這是個合作的世代,創價IP的困難與必要。總監的每一句話,都走在時代潮流上,但他更知曉如何應對,令人深有感觸。
呈境室內裝修設計有限公司 創辦人暨執行長 袁世賢
經歷:
台灣室內設計專技協會 (TnAID) 理事長
大葉大學 空間設計學系 兼任助理教授
2020 台灣室內設計週執行長
2021 台北市老屋新生大獎 評審委員
2022 德國IF大獎 評審委員